《中国建设报》专家解读|孙英:以“好房子”建设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根基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3日

11月13日,《中国建设报》头版刊发中国建科党委书记、董事长孙英题为《以“好房子”建设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根基》的署名文章,提出以民生需求夯实发展根基、以质量目标塑造四维内涵、以理念革新引领路径突破、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十五五”期间,以“好房子”建设实现住房建设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全文如下:

《中国建设报》专家解读|孙英:以“好房子”建设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根基

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写入未来五年规划蓝图。这一战略部署立足我国住房发展新阶段,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既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民生根基的重要支撑。

以民生需求夯实发展根基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住房作为美好生活的载体,其品质高低就是民生改善的标尺。“好房子”建设理念和目标的提出,精准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期待,通过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持续提升居住幸福感与获得感,使“好房子”成为承载民生期盼、夯实民生根基的重要载体。正因如此,《建议》中关于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部署要求,核心要义在于回归住房居住属性,以民生需求定位未来发展方向,将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框架,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住房建设领域的生动实践。

以质量目标塑造四维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百姓居住需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深刻转变,住房建设目标也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安居”“住有宜居”稳步迈进。这一转变本质上是对住房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内涵,共同构成“好房子”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品质内核,清晰勾勒出新时代“好房子”的鲜明特征。这与过去重速度、拼数量、严卡指标的粗放式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标志着住房建设彻底告别规模扩张阶段,正式迈入质量优先的新阶段。“好房子”建设一定是以安全为基,筑牢居住保障防线;以舒适为本,提升居住品质性能;以绿色为底,引领健康生活方式;以智慧为能,激活科技人居价值。通过多元生活场景的系统构建与优化升级,为居住者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居住体验,真正做到“每一平方米物有所值”。

以理念革新引领路径突破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推动住房建设领域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局工作的重要一环。住房隔声、漏水、串味等质量问题多发,根源在于受限于传统生产建造方式的粗放与“高周转”模式的短视,在房地产业已理性回归居住属性、按下“转型新模式”键后,建筑业更应直面自身问题,以“好房子”理念革新引领路径突破,摆脱传统手工作业依赖,实现标本兼治的系统性变革。

理念实践层面,大空间体系打破固定户型限制,居住空间在不破坏主体结构前提下实现灵活可变,适配家庭结构与功能需求变化;推行管线分离,即主体、内装与设备管线三者相分离,摒弃管线预埋传统做法,结合集中管井布局,既规避管线老化对结构安全的影响,又降低后期维修成本与难度;通过装配式内装集成化设计统筹家装、家具、家电配置,大幅提升空间使用效率,既保障住房质量品质,又实现绿色可持续。因此,正视问题本质、正确理解认识,通过理念革新,让“好房子”建设传递的价值观植入行业从业者和百姓心中,才能真正实现建好房、住好房,长期拥有“好房子”。

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五年战略任务之首,凸显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战略分量。在“好房子”建设理念和目标指引下,住建系统逐步完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最终的方向直指构建住房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通过培育新动能、催生新质生产力,引发行业发展的链式变革,推动住房建设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跨越,最终形成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住房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全面重塑建设全流程与各要素。一方面,以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打通设计、生产、建造的壁垒,延伸研发、运维的价值链条,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型、现代化产业生态;另一方面,依托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开拓未来产业空间,能够预见性地适配未来居住生活场景需求。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住房建设部品体系的构建是产业体系持续壮大、长足发展的关键支撑,大力发展部品产业不仅能夯实“好房子”建设的产业基础,更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实现民生改善与产业升级的双向赋能。

“好房子”建设,是住房建设领域的重大使命,更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十五五”时期,必将以“好房子”建设实现住房建设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素材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