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科所属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获批“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5日

近日,中国建筑学会发布《关于命名2025—2029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成功获批“2025—2029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8月21日,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暨“家的100种可能性”适老无障碍环境科普学术交流活动在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顺利举办。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离退休干部局有关负责同志,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秘书长李存东,中国建科党委委员、副总裁刘志鸿,中国院党委副书记李克强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建筑学会科普部与会员部主任刘宇,中国院资深总建筑师陈一峰,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主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王羽等参加活动。

授牌仪式

中国建科所属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获批“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同志表示,适老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为适老无障碍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希望实验室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作用,为推动适老无障碍环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修龙表示,科普事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实验室在适老化环境建设领域的研究与科普实践成果显著。希望实验室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丰富科普形式,加强跨领域合作,打造适老领域的“李庄”,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李存东宣读实验室被正式认定为“2025—2029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的评审决议,并表示期待实验室结合国家科普教育事业规划,积极践行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动建筑科普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刘志鸿对中国建筑学会大力支持中国院科研与科普工作表示感谢,并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授牌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国建科将继续大力支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实验室将科技成果持续转化为面向人民群众热切需求的解决方案,让科普知识和适老化技术惠及大众。

李克强表示,实验室作为我国首个专注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实验研究平台,以近30年的努力,在适老化环境建设领域取得了卓越科研成果。期待在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下,实验室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不断推动适老化技术的科普与成果转化,提升社会对适老环境的认知,打造国内适老化科普领域的标杆品牌。

王羽介绍实验室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她表示,实验室不仅在适老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上取得突破,还积极履行科普责任,通过多样化的科普活动提升公众认知。未来,实验室将继续深化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为我国适老建筑与环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院科研与标准管理部主任李跃飞主持授牌仪式。

专题演讲与展览参观

活动同期举办“家的100种可能性”适老无障碍环境科普学术交流活动。

修龙作题为《理想与情怀、事业与未来》的专题演讲,介绍梁思成、杨廷宝等前辈对建筑的守护与开拓,以及当代城市更新与适老化理念的推广,表示当前建筑行业面临高质量发展要求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挑战,希望实验室紧抓发展机遇、担当历史责任,积极探寻适老事业方向,为老年群体营造宜居环境,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与会嘉宾参观“家的100种可能性”适老无障碍环境科普展览。展览聚焦适老建筑创新实践,探索适龄空间与社区邻里设计,探讨“家”从私人空间到公共场域的延伸逻辑,体现“个体宜居”与“群体共融”的双向关怀,为公众呈现新时代适老环境的前沿理念与多样化可能。

中国建筑学会授牌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作为科普教育基地,是对实验室在适老科研与科普方面作出努力的充分肯定。未来,实验室将继续以科研为引领,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科学知识与健康理念,持续推动城市适老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科所属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获批“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乐龄新时代——家的100种可能性

适老无障碍环境科普展

主办单位: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

展览时间:2025年7月—9月

展览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院 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

目前本展览仅接受团体(10~20人)预约。未来将适时设立开放日,以便更好地接待个人参观者前来参观。

中国建科所属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获批“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请团队代表扫码预约)

素材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