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科项目荣获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发布时间 2024年02月09日

日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公布了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入选工程名单,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科)3个项目通过专业组和评审委员会两级评审,荣获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2项,全面彰显中国建科作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领军中央企业的雄厚实力。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最高荣誉奖,被业内视为建筑界的“奥斯卡”奖。获奖工程反映了我国当前土木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最高水平和最新科技创新与应用成果。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项目

北京永丰产业基地(新)C4、C5公租房项目

主要参建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五感纳得(上海)建筑设计公司

设计主要完成人

项目主持:刘东卫

管理:郁银泉、郝学、贾丽、林硕

研发:秦姗、刘若凡、刘赫

建筑:杜志杰、魏红、俞羿、温静

结构:肖明、刘国友、蒋安维、蒋伟、卜凡杰

机电:王岩、李彬、杨帆、卫军峰、董巧慧、王平、黄凌洁、何晗

施工:张文俊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部高新核心区,是按照国际宜居住区新标准为高科技企业建设的规模较大的民生保障工程,北京市绿色低碳创新技术住宅建设试点项目。该项目秉承可持续建设理念,从系统实施到设计、生产、施工、维护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均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和技术创新性实践,力求在北京市新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下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新型高品质公共租赁住房。该项目曾获得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三星认证、美国LEED-ND(社区)金级认证,是中国百年住宅建设试点项目、国际生态社区试点项目。项目用地面积为11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2.1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0.38万平方米,建筑密度为23.78%,容积率为2.03,绿化率为30.5%,总户数3790户。

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聚焦“住区与城市和谐共融与区域发展”课题,以开放社区新理念探索城市宜居住区规划建设策略;通过标准化设计,全面实施适应可变性和功能精细化建筑创新设计,率先采用公共租赁住房支撑体填充体分离的体系;设计与研发实施相结合,实现公共租赁住房主体装配、内装修装配与管线分离关键技术的落地应用;提出公租房装配式部品体系、部品集成技术、系列工法和施工工序等关键技术,采用整体卫浴、系统收纳和适老化部品集成技术,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广泛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和智慧社区集成技术创新成果,采用新型系统外窗、太阳能系统、智能垃圾回收技术、智能灌溉和海绵城市系统等节能减排新技术,大量集成应用环境监测平台、人脸识别技术和社区APP系统等智能新技术;实施公租房部品化?装配化?运维化的产品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维护等产业链环节的集成创新;基于公租房后期使用与检修维护问题,探索提升适老性能与维护改造性能等集成技术;通过项目公租房展示馆的建设,推广与交流先进技术成果;以国际可持续建设新理念探索住宅宜居建设新方向,科技创新推动作用明显,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项目实景效果(组团出入口)

项目实景效果(沿街)

项目室内效果(装配式内装)

津沽污水、再生水、污泥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主要参建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中水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第二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华北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主要完成人:

项目主管:吴凡松、汪泳

技术负责:郑兴灿

项目主持:刘龙志、刘世德

工艺主持:孙卫东、张晓霞、孙欣、王文相

研发:孙永利、尚巍、李鹏峰

结构:王泽明、万玉生、史卿、杨晓亮

建筑:王刚、刘畅、杨贝贝

电气:郑效文、付业兴、王瑜

自控:任志远、吴辰、张蕾

暖通和热力:龚文瑾、尹兴蕾

技术经济:宁丽、董庆胜

总图:孟祥瑞

项目概况:天津津沽污水处理厂由原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迁建和改造,并经历了从二级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到天津市新地标3次质的飞跃,成为综合污水高标准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能源利用等方面的超大型综合处理工程,日处理65万立方米污水、800吨污泥、日产7万立方米再生水。该厂的迁建和提标改造对于加快改善天津市海河南部地区水体环境质量、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有效缓解本地区生态农业用水匮乏局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获得国际水协项目创新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华夏建设科技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产学研高度融合,在高标准出水再生利用、高品位能源综合利用、碳源与磷资源回收等方面起到行业示范与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项目的历次升级改造所采用的处理工艺均具有理念先进、创新性强、可靠性高、适应性好等突出特点。设计中采用了“改进多级AO工艺”、“两级初沉污泥水解”等多项自主创新的工艺技术,并集成了“深床滤池反硝化工艺”、“全过程除臭工艺”、“生物池智能曝气控制”等多项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实现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和节能降耗目标。污水出水与周边景观湿地相结合,实现了水资源的再利用;通过两级初沉污泥水解,降解污泥中的有机物及挥发性有机酸产生生物所需碳源,节省了碳源投加;再生水采用大型双膜法,解决了周边居民、电厂的用水需求。污泥高浓度中温厌氧消化系统规模全国领先,节省占地10%,产气量大幅提高;沼气产热的能量梯级匹配利用,解决污泥处理处置单元的能量自平衡,部分时段有盈余;污泥滤液成功应用厌氧氨氧化及磷回收等多项节能减碳技术;污泥处理实现来自自然、回归土地的资源化利用。

项目全景

污泥消化罐

再生水车间

以第三完成单位获奖项目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主要参建单位: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宝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上海宝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京仪自动化系统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设计主要完成人:

项目主持:李兴钢、邱涧冰、张玉婷

项目经理:谭泽阳

建筑:刘紫骐、杨茹、刘扬、袁智敏、朱伶俐、李碧舟

结构:任庆英、刘文珽、李正、张晓萌

机电:王旭、申静、祝秀娟、张青、李宝华、刘维、李茂林

景观:关午军、张宛岚

室内:曹阳、张超

总图:高治、朱庚鑫

交通:洪于亮、叶平一

规划:盛况

桥梁:赵宏伟、迟啸起

绿色可持续:刘鹏、王陈栋

经济:禚新伦、曹丽

项目概况:雪车雪橇项目被誉为“冰雪运动的F1方程式”。雪车雪橇场馆因场地落差大、赛道特殊复杂、冰面精度要求高,被认为是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创新技术最多、建造工艺最为复杂的冬奥场馆之一。位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世界第17个、中国第1个车橇场馆,也是目前世界唯一一座建设在山体南坡的车橇场馆,拥有世界唯一的380度回旋弯道。赛道全长1975米,最高设计时速134.4公里,垂直落差超过121米。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北京2022 年冬奥会期间承担了雪车、钢架雪车、雪橇三个项目的比赛,为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321名参赛选手服务,得到了国际专家和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创新研发超长三维异形曲面赛道高精度设计技术体系,保障了国际上首个高烈度抗震和目前最高精度要求下的超长三维异形曲面赛道建设;创新研发超长薄壳混凝土赛道一体化成型技术,研制高强度、高致密性、高粘聚性、高抗冻融性赛道结构喷射混凝土及配套施工工艺工法,赛道模块测试以满分成绩一次性通过国际单项组织认证;首创了雪车雪橇赛道“地形气候保护系统”(TWPS),保护98%以上赛道免受太阳辐射及其他气候因素影响,实现了世界唯一的南坡赛道建设并保障了比赛运行的质量、安全和节能;创新开展以目标为导向的雪车雪橇赛道和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全过程信息化技术精准研发与应用,实现模型信息承继式传递。

上述创新成果通过由中国建筑学会组织的共13 位专家(其中9位院士)参加的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我国冬奥雪上相关工程建设领域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国际雪车联合会、国际雪橇联合会认证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滑行中心,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发展我国雪车雪橇运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雪后的雪车雪橇中心

遮阳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