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镂空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和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创新的建筑奇迹。其形态宛如自然界的鸟巢,寓意着生命的孕育与希望的摇篮,传递着人类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与期待。
北京延庆小海坨山南麓,远眺而去,崇山峻岭中一只振翅欲飞的雪燕,在晴天丽日下,与蓝天白雪交相辉映、勾画出独有的北国画卷,这里便是闻名遐迩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
从“鸟巢”到“雪飞燕”,“双奥设计师”李兴钢的两个奥运作品不仅在人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更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集团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创造性地提出了“胜景几何”理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创新成果。今天,让我们走进李兴钢的建筑世界,感受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理想的表达。
营造人与自然的“理想空间”
在喧嚣的世界中营造静谧的诗意胜景,是李兴钢独到的建筑哲学。一直以来,李兴钢立志寻求一条能够消解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消除建筑和自然之间的隔膜的道路。他提出“胜景几何”的建筑理念,不断探索“天人合一”哲学的现代表达。
回溯2008年,李兴钢作为中方总设计师完成了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建造,他曾表示,在体育场的设计中特别强调建筑集散空间的开放性,“鸟巢”的这种姿态跟整个的城市环境是融合的,是相互渗透的,这也是人和城市环境的和谐共生。
步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李兴钢再次以山林场馆的理念,将建筑之美与自然之韵完美融合。在这片被山林环抱的地方,他带领团队精心布局,确保每一处场馆都能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既保留了自然的原始韵味,又赋予了现代体育设施以生命。在这里,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不仅能感受到山林的静谧与清新,还能体验到现代生活的繁华与便捷。
李兴钢回忆称:“在延庆赛区场馆的设计建设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使得自然环境遭受破坏。所以,我和团队提出了山林场馆这样一个设计理念,让所有的场馆跟山林环境相互掩映、相互融合,打造人在大自然中运动和休闲的宏大场域和空间。”
在钢筋水泥之间生有佳木,身居山林亦伴有繁华葳蕤,是李兴钢心中孜孜追求的“桃花源”。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就是把人的生活和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合起来。”李兴钢认为,自然环境与城市、建筑、园林、聚落之间存在着一种一体化的交互营造哲学,它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状态的追求,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于“理想世界”的营造,这也就是他的“胜景几何”理念的表达。
以建筑为画布,用智慧和技巧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和谐的画面。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李兴钢不仅为中国乃至世界贡献了一座座具有时代意义的建筑作品,更在无形中传递了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的文化理念。
构建人居环境中的文化延续
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其生命脉络中不可或缺的章节,更是时间洪流中璀璨的明珠,照亮了过往与未来的交汇点。这些古迹如同穿越时空的桥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以建筑为媒介,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扇通往往昔岁月的窗棂,让今人得以亲眼见证数十载乃至数百年间社会变迁的波澜壮阔,感受那份跨越时代的沧桑与辉煌。
李兴钢感叹:“城市或乡村中的古建筑、老房子,实际上记载了这个地方的人们的生活记忆,是一种带有记忆信息的遗存,也是人们今天生活的一种历史寄托。所以当我们在看待古建筑的时候,不应该看作是简单的历史文物,而是应该看到其中蕴藏着的记忆和文化,这是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建筑,或者说是一种文明的载体。”
2020年,李兴钢的著作《行者图语》正式发行。由晋东南古建筑、蔚县村堡、五台山佛光寺到北京颐和园、无锡寄畅园,由山水仿画到真山大水,由描摹龙门石窟、徽州古村到自构太行小五台“不断展开的山水”……汇聚399幅手绘草图及所配文字短语,他的“图”和“语”承载了对自然和历史遗产的敬畏,是关于“胜景几何”理念的解读和表达。
李兴钢表示,在城市更新的工作中,对待历史建筑,我们要分析判定它们的价值,我认为一是遗物价值,就是一种物的价值或者物质性价值,这是不可替代的、一旦拆除就不可再生的;二是基因价值,这其实是一种非物的价值或者精神性价值,指的是在城市的空间结构或者是建筑组群的结合方式上,具有一种独特的价值。
“在认识到城市建筑遗产的两种价值后,就要精心保护、活化,把它们利用于我们的现代生活,甚至延伸到未来的新生活中,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有生命力的城市更新和进化。”他进一步指出。
文化是城市和建筑设计的根和魂。“中国的文化总体上来讲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的共生,当我们谈到如何打造中国建筑文化品牌时,应该基于这个最基本的价值观之上,将向世界开放的态度和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深刻结合。”李兴钢强调。将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之中,使中国式现代建筑蕴含更为深厚的底蕴、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于李兴钢长久的探索和追求之中。
以现代建筑设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已跨越了单一追求规模扩张与速度竞赛的初级阶段,步入了一个更为深刻且复杂的全新时期——“存量优化与品质提升”阶段。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说,这一转变标志着其不再仅仅聚焦于城市边界的迅速蔓延和建筑数量的激增,而是更加注重城市内部空间的精细化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以及建筑品质的全面提升。
李兴钢表示,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前所未有、世界格局深刻重塑的百年大变局之中。这一变革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城市的演进轨迹,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而深远的反思。西方主导的文明世界,遇到了很多挑战和问题。“如果我们再去用西方主导的价值观延续未来的发展,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问题,比如文明冲突、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大城市病等等。而当我们反过来用中国的文化态度、中国的生活哲学去看待这些问题和挑战的时候,就会发现或许可以更有智慧地去面对和解决它们,这种可能性是更大的。”
因此,怎样将中国的文化优势充分应用在城市和建筑设计中来应对各类全新问题,是一个当代的新命题,也是建筑学科和建筑行业所面临的新挑战。李兴钢称,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应当深入挖掘并传承中国的文化哲学和智慧,将其精髓融入到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以和谐共生、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行动,以现代建筑设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通过这一路径的指引,我们不仅能有效应对自身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还能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以独特的文化自信,引领国际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走向一个更加和谐、可持续和繁荣的未来。”李兴钢对此充满信心。
素材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