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来“审”!效率飙升 准确率超高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06日

流程冗长,效率低下,依赖个人经验……传统人工审核合同的诸多痛点长期困扰企业的高效运营。中国建科以数字化思维破局,率先开发AI 智能合同审核功能,推动合同管理从 “人工依赖” 向 “AI赋能” 转变,实现单份合同处理时间缩短60%,审核成功率超97%,为合同管理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新思路。

战略引领 高位推动破难题

传统人工审核合同模式弊端显著——审核环节长、耗时久;合同数量大,法务人员占比较低,审核效率难以提升;审核质量受限于法务人员的专业储备与个人经验,合同数据价值未被充分挖掘。

面对这些难题,中国建科党委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英亲自部署推进,明确将合同管理作为 DeepSeek 本地私有化部署首批试点应用;党委委员、副总裁林青带领团队,调研人工智能赋能管理的场景需求,拟定方案并定期督导推进。集团法务团队第一时间梳理法务信息系统技术现状与人工智能应用的核心关键,研究业务场景,与技术部门反复打磨技术可行性与业务实用性,推动AI赋能合同高效管理。这不仅是落实穿透式监管要求和集团“三新两转”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更是把握技术红利、塑造核心竞争力的主动选择,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管理案例。

技术落地 多维协同见真章

中国建科基于 DeepSeek 本地化部署AI 智能合同审核功能,通过全域协同、试点攻坚、应用推广及赋能激励等多方面举措,确保系统顺利运行并发挥实效。

在全域协同方面,集团法务与风险管理部秉持 “总部统筹、各级企业分级应用” 的理念,构建 “顶层设计+部门协同+全员参与” 的工作格局,梳理合同审核需求,提炼核心风险点及审查逻辑;信息化部攻克技术壁垒,实现合同审核系统与业财 SAP、采购、OA 系统的对接,保障数据自动流转;人力、财务、企业发展、综合管理等部门主动完善场景数据,打通系统接口,形成强大攻坚合力。

在试点攻坚环节,集团选择某所属企业作为试点,采用 “小步快跑” 模式验证功能稳定性。融合基层实践智慧,重点解决文本格式、文件脱敏等关键问题,同时,研编工程总承包等领域审核模板,提炼千余条审查要点,标注百余份合同,推动监管标准从 “纸面制度” 升级为 “系统硬约束”。

2025年 3 月,系统正式上线并全面推广。集团所属各企业积极反馈使用情况并推广至业务一线。

该系统依托 AI 模式实现合同秒级扫描,自动识别主体资格瑕疵等潜在风险,精准核查金额等关键要素,生成结构化审核意见,并结合授权、用印等环节,实现合同全流程 “一站式” 办理,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此外,集团组织开展 “AI+法律” 培训,建立 “7×24 小时” 问题响应机制,将系统使用率、问题检出率纳入年度条线考核,营造良好的应用氛围。

成效显著 持续升级谋长远

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总部各职能部门、所属企业的协同配合下,AI智能合同审核系统成功应用,使得法务人员的工作更多聚焦于高风险的法律条款研判,推动法务角色逐步向 “价值创造者” 转变。截至2025年 6 月底, AI 辅助审核合同日均超 80 份,累计审核 6600 份;依托“法务+AI” 双轮审查机制,单份合同处理时效缩短 60%,审核成功率超 97%,更新提示词 7000 字以上。

未来,中国建科将持续推进系统迭代升级,不断完善提示词,丰富审查要点与合同模板,探索 AI 技术在制度审查、重大决策风险识别等场景的延伸应用,为集团管理升级提供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素材来源:中国建科法务与风险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