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2024年工作成绩,对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中国建科积极践行城乡建设科技领域“国家队”使命担当,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好房子”建设、城市更新、适老化配套设施、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等内容,盘点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归纳总结典型经验,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7%,城乡建设已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是有机的、持续的、长期的,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存量提升、有机更新”为核心,以“微更新、轻介入、可持续”为导向,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精细化设计与技术创新,织补既有城市肌理的同时,实现新旧建筑和城市空间的混搭、融合、提升及再利用。
中国建科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历史街区活化、老旧小区改造、工业遗产转型等领域形成了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经验。
01坚持规划引领 推动保护优先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它不是孤立的,要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领域紧密相连。一是坚持保护为先,尊重历史,保护城市记忆。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传承保留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真正做到保留城市肌理,延续城市记忆。二是高标准、精细化统筹把控区域整体方案设计。保留历史轴线和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痕迹,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历史街区环境提升,营造城市风貌景观。三是践行渐进式、可持续更新理念。统筹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园林、公共艺术、品牌策划等多专业工作,坚持融合发展,实现文化产业更新。
▲北京模式口历史街区
02陪伴式设计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中国建科统筹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和市政设计,合作绘制一张蓝图。发挥专业优势,搭建多领域建筑设计专业团队,从规划、建筑、机电、景观等专业团队开展多层次项目研究,根据城市特征,一地一策,各专业协同工作、无缝衔接,提供针对性强的“陪伴式”设计,统筹协调推动项目实施。设计团队与城市为友,在工作中与城市建立起紧密连接,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提高城市更新的质量和效能。
▲昆山锦溪祝家甸砖厂改造
03创新设计技术 打造绿色生态建筑
中国建科强化绿色生态理念,积极探索设计、建造新技术,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建筑材料设计的绿色性、环保性、安全性,提高其可持续性和生态价值;运用多元技术破解建筑空间的制约瓶颈,推动居民停车场、主要道路市政管线铺设等项目的建设;运营先进数字智能化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推动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再到管理维护的全过程数字化转型,为城市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上海顾正红纪念馆
04赋能“微改造” 创造“新价值”
中国建科采用“绣花功夫”对城市存量空间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和社会民生改善的有机结合。一是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采用增加公共绿地、活动广场等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二是挖掘空间潜能,强化微循环能力。植入新结构、新功能,活化与织补空间,回收利用废旧材料,重构城市历史价值、商业价值、居住价值和社区价值,从而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创造城市更新新价值。三是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通过对旧建筑进行改造设计,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城市中独特的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等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沪宁高速桥下空间更新
中国建科将继续坚持以设计创新推动空间治理、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助力更多城市实现“保留记忆、焕活新生”的美好愿景,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路径提供实践范本。
素材来源:中国建科所属各企业